『道来』大讲堂第三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开展“非遗保护的当代价值”讲座

来源: 时间:2024-09-09

道者,遵万物之奥予以授之

来者,循千古之善予以用之

2024年9月1日上午,「道来」大讲堂第三期如约而至。云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非遗保护专家刘魁立先生,于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开展了题为“非遗保护的当代价值”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云南艺术学院副校长陈劲松主持,艺术管理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全体师生共同聆听。

刘魁立先生以 “什么是生活” 破题,从概念、建构、语言学本体及哲学视野四个层面深入阐释。他指出,真正的非遗乃是研究生活方式的学问。通过对非遗保护脉络的精准梳理,刘魁立先生强调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双重制度保障下,我国非遗保护传承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他从本体论角度探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指出虽然当下诸多非遗对象看似与原来相同,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性质已然发生变化,获得了全新的灵魂与生命,拥有了新的关键词与解析,我们应以新的视角、方法、时空取向及价值判断来认识这一新事物,从而更有效地推进非遗保护传承的实践活动,真正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刘魁立先生借助传统节日,为大家解读 “结构”与 “解构” 的研究方法。例如,端午节由自然性节日向人文性节日的演变,便是一个极为典型的过程,亦是非遗活态性的有力证明。无论处于何种状态的非遗项目,皆有一个不变的核心,学界称之为基础要素,它涵盖事物自身的专有属性,是衡量一种事物是否蜕变转化为其他事物的规定性尺度,由事物的基本性质、基本结构、基本功能、基本形态以及作为主体的人对事物的解释评价等构成。

讲座最后,刘魁立先生寄语非遗保护专业学子,要厚植非遗保护的情感,为我国非遗保护事业贡献应有之力。

刘魁立先生丰富详实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艺术管理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师生们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次认识与理解,还为我院进一步开展非遗保护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图片:马 越  陆韵菲

                                                                                                                                           文字:李沁馨  昂 晋

                                                                                                                                           初审:张  磊

                                                                                                                                           复审:吕贵彬

                                                                                                                                           终审:骆  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