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达保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东南部酒井乡,是一个民族文化保存得较为完好的、颇具特色的拉祜族聚居村,《牡帕密帕》《芦笙舞》这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传承基地都在这个村里。拉祜族同胞性格爽直,充沛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似乎与生俱来,并且尤其擅长歌舞表演。“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用来形容老达保的村民一点也不为过。
老达保寨的经济方式仍以农业为主,勤劳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植粮食、甘蔗、木薯、西瓜,守望田地,日复一日。歌舞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出工时唱一曲,就充满了力气。劳作中唱一曲,放松逗乐最好使。收工回来的路上也会唱一曲,一边唱,一边自然地舞动着身体,向家的方向走去。
能歌善舞是一种天赋。老达保寨的村民们享受于此的同时,也受惠于此。《芦笙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李石开,出生于1963年,已经与葫芦笙相伴四十多年了。他掌握了几十种葫芦笙舞的套路,用舞蹈模仿出工的步子、嘻闹的姿态、打猎和薅草的动作可谓活灵活现。李石开不仅是个天赋异禀的表演者,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导者。在他的影响下,女儿李娜倮、儿子李扎努、李扎思、女婿张扎思、外孙女张麻利,个个都是拉祜民间艺术表演的“明星”,《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等脍炙人口的歌曲,都出自于“老李家”的创作。
2013年,寨子里集体成立了一家演艺公司——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老达寨自发性的民间艺术表演开始与现代企业管理思维相结合。在李石开、李娜倮等经验丰富的“老牌”演员的带动下,村民中逐渐发展了200多名演员,修建了带有灯光、音响、观演阁的演出场地,整体运作愈加由家庭式、自发式向着专业化、职业化转变。
以优越的民族文化资源、民间演艺资源为基础,老达保寨的经济形态开始展现出突破之势。为了与日益发展的旅游产业相适应,寨子里开始组建了“合作社”,展示与销售当地特色的民族服饰。依托于原有的家庭居所与村民的劳动力资源,家庭式民宿、家庭式餐馆也接二连三地出现,为不断进入的游客提供在地服务。202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2年获评4A级旅游景区的老达保寨,如今已经在国内外颇具盛名。
民族民间艺术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资源。它具有展示属性,能够吸引观众、媒体的关注,为当地注入活力。它又具有可持续属性,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在传承、创作、教学活动当中,艺术能够自然地形成资源的自我存续。它还具有引动属性,以艺术表演为中心,可以带动民俗节日、传统工艺、民族服饰等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为乡村的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赋能。
当然,艺术的角色还不只于此。
李石开的长子李扎努,辞去了城里的工作,返乡筹备了寨子里第一家以音乐为主题的民宿,为热爱音乐的人们打造了一个小而温暖的“拉祜家园”。同时,他还有一个从未熄灭的梦想,要在老达保寨组织国际性的合唱节,让国内外的音乐爱好者都听到老达保的“音乐之声”……像李扎努一样的年轻人们,对寨子的生活、气息有着深深的眷恋,他们抚琴唱着“我时常想起她,谁能比得上她,清清的澜沧水,抚育我长大”,从老达保寨的水土里吸收着生命的养分,又投身于这一方水土,将他们对于寨子、对家园的情感,演给更多人看,唱给更多人听。
在这里,艺术不是被置于殿堂不可触及的高远之物,它是一种近在咫尺、润物无声的生活方式。
特邀学术指导:黄凌飞
文字:艾佳
图片:黄凌飞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审:吴婉婷
二审:熊 丽
三审:谭尧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