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至4月20日,云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师生团队走进青阳社区,开展了一场将非遗技艺与展览策划相结合的社区活化行动,旨在探索传统剪纸艺术的当代生命力。团队围绕“传统技艺的现代转化”这一核心主题,通过展览策划、导览活动与创意工作坊,推动非遗技艺从课堂走向社区公共空间,并以“非遗+环保”的形式,向公众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此次活动助力雨花街道成功举办首届“城市艺术&公共阅读空间剪纸艺术展”,为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活动期间,云南日报、呈贡发布、呈贡文旅、呈贡区文化馆等各级媒体先后十余次对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


本次“纸间穿越——时间里的宝藏”主题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呈现,更是一场基于社区公共文化空间重构与非遗活态传承的实践探索。展览呈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呈贡剪纸第六代传人高庆老师的精美作品,以及云南艺术学院2023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学生在《非遗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实践》课程中的优秀成果。通过融合社区公共空间的生产性、参与性和教育性功能,展览不仅以现代年轻人的创作视角重新诠释并展示了传统的剪纸技艺,还为参观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

展览突破传统“白盒子”展陈方式,以数十米朱红色垂缦装点社区公共空间,将其巧妙营造成一个独具韵味的剪纸展览空间。180余幅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陈列其中,从经典的传统吉祥纹样到富有现代创意的设计,生动展现了非遗剪纸的独特魅力与灵动之美。开幕当天,特别邀请到呈贡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庆老师担任讲解嘉宾。高老师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地域特色,还现场演示了多种精湛的剪纸技法,引得在场居民连连赞叹,气氛热烈非凡。

同时,此次展览着重环保理念的深化与拓展。学生们将创作过程中收集的红纸碎料进行再创作,将其压嵌于垂幔底部,通过艺术化重组,让这些零碎的边角料转化为象征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独特装置作品。展览开幕当天的工作坊吸引了60余名社区居民和小学生参与。非遗保护专业的学生们带领小朋友们以“废纸”为媒介开展手工创作,激发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将废弃物转变为珍贵的艺术品。这场以纸为媒介的工作坊,不仅让青少年体验到传统技艺的创造乐趣,更在实践中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

艺术管理学院始终秉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理念,此次实践活动正是学院深化“校地共建”模式的生动体现。通过常态化的社区实践,不仅锤炼了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更为高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这场春日中的艺术之旅,不仅让非遗扎根社区土壤,更将绿色发展理念的种子悄然播撒在下一代的心田,书写着艺术教育服务社会、传承美育精神的新篇章。
未来,学院将不断开拓校地合作的新路径,致力于推动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建设美丽云南注入更多智慧与活力。
图文:李沁馨 姜衡
初审:张磊
复审:吕贵彬
终审:傅永寿